公司动态

广州黄埔创新体教融合模式 构建全链条人才培养新范式

2025-08-15 17:43:21



在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,广州市黄埔区正以体制创新为引擎,推动体教融合向纵深发展。作为全国少数实现教育、体育部门合一管理的行政区,黄埔区充分发挥 “教体一家” 的独特优势,通过资源整合、机制创新和模式探索,构建起覆盖 “小学 — 初中 — 高中” 的 “一条龙” 人才培养体系,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储备开辟了新路径。

一、机制创新:打造 “一心多点” 立体化布局

黄埔区以 “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” 为原则,构建起 “一心多点” 的体教融合发展格局。以黄埔体育中心为核心训练基地,辐射香雪小学、玉岩中学等 50 余所学校分教点,形成 “中心统筹、多点联动” 的训练网络。全区划分为知识城、科学城、黄埔港三大片区,分别聚焦重竞技、技巧型小球、大球项目,完成 23 个运动项目的差异化布局。例如,知识城片区依托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,重点发展空手道、摔跤等重竞技项目;科学城片区联合广州国际乒乓球中心,打造世界一流的乒乓球训练基地;黄埔港片区则以足球、篮球等团队项目为特色,形成 “一区域一品牌” 的发展态势。

在学段衔接上,黄埔区建立 49 所基础训练网点学校、26 所市级以上体育传统项目学校,形成 “金字塔型” 人才储备体系。例如,天誉小学通过 “足球大课间” 和 “双导师制”(校内体育教师 + 校外专业教练),从 U8 年龄段开始系统培养足球苗子,学生在升入初中后可无缝衔接至区属实验中学的高水平运动队,实现 “小学打基础、初中提技能、高中出成绩” 的连贯培养。

二、资源整合:多元合作激活青训 “一池春水”

黄埔区打破传统体校与学校的壁垒,探索 “学校 + 体校”“学校 + 俱乐部”“体校 + 社会力量” 等多元合作模式。例如,与广州市乒乓球协会合作建设的国际乒乓球培训中心,总投资 2.54 亿元,集 “训、科、医、学” 于一体,建成后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乒乓球人才的 “孵化基地”。在排球项目中,黄埔区通过 “体校 + 格致教育集团” 的深度合作,形成从小学选拔、初中强化到高中输送的完整链条,近五年向上海市队输送杨舒茗、王奥芊等 12 名国青队队员。

为保障训练质量,黄埔区建立 “双师型” 师资队伍:一方面,全区中小学体育教师 100% 具备专项技能认证;另一方面,通过 “市队区办”“区队校办” 等机制,引入省队教练、退役运动员等专业人才驻校指导。例如,玉岩中学田径队由国家级运动健将领衔训练,近三年培养出 2 名清华学子,打破两项广州市中学生田径纪录。

emc易倍.emc易倍官网

三、成效显著:竞赛成绩与人才输送双突破

在 2025 年广州市第十九届青少年运动会上,黄埔区代表团以 193.5 枚金牌、8434 分团体总分的历史性突破,位列金牌榜第三、总分榜第四,空手道、自行车、马术等 6 个项目包揽团体冠军。其中,天誉小学女足代表中国出征 “挪威杯” 世界青少年足球大赛,市 117 中学男足闯入全国青少年足球联赛 U15 总决赛,与职业俱乐部同场竞技。

人才输送方面,黄埔区已形成 “输送 — 培养 — 反哺” 的良性循环。近十年向省、国家队输送雷声(奥运击剑冠军)、罗蕊(体操世锦赛冠军)等 30 余名顶尖运动员,区体校连续两个周期被评为 “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”。在文化教育上,通过 “弹性学制” 和 “学业导师制”,运动员升学率始终保持在 95% 以上,2023 年玉岩中学体育特长生高考重本率达 82%。

广州黄埔创新体教融合模式 构建全链条人才培养新范式

四、未来展望:从 “黄埔样本” 到 “湾区标杆”

为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,黄埔区出台《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工作意见》,明确 “十四五” 期间实现 “三个全覆盖”: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覆盖所有街镇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覆盖所有社区、竞赛体系覆盖所有年龄段。在资金保障上,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训练补贴、赛事组织和设施升级,2025 年投入超 5000 万元建设国际乒乓球培训中心、青少年马术基地等高端设施。

在产教融合领域,黄埔区正与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共建 “体教融合创新研究院”,探索 “课程共建、师资共享、基地共育” 的新模式。未来,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人才互通机制的建立,黄埔区计划依托国际乒乓球培训中心,承办世界青少年锦标赛等国际赛事,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体教融合示范高地。

从 “体教结合” 到 “体教融合”,黄埔区的实践证明:当教育的 “根” 与体育的 “魂” 深度交融,既能培养出驰骋赛场的竞技精英,更能孕育出体魄强健、人格健全的时代新人。这一 “全链条、立体化、开放式” 的培养范式,正在为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提供可复制、可推广的 “黄埔方案”。